这个时代是给了建筑师一个机遇还是困境是难以给出准确答案的问题。
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得几十年里建筑面积总量大于五千年建筑的总合,建筑师比任何时候都有把设计付诸实施的可能;风格的多样性也是之前任何时代难以比拟的。
而同时,我们的建筑设计距离经典的时代渐行渐远。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建筑师完成了十大建筑以后,无论这个行业多么火热获了多少奖都回避不了经典缺如的事实。
很多人为这个时代的建筑给出了病状,千城一面、欧陆风、泥古风、情调风,诸如此类。大致是不错的,莫衷一是便是这个时代建筑风格的写照。
我们能指责建筑师天赋不足吗?当然不能,他们和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师相比都不输智慧。
然而他们输了,一百年后他们不只在建筑史上难以留下姓名,那些建筑也不会成为一个案例。
时势造就英雄,他们恰好成长在一个出不了英雄的时代。
时代精神会决定文化的样式,没有人可以逃脱这个宿命。
千城一面或欧陆风或泥古风都均不是问题。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传统建筑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一个程式化的过程,我们没有感觉到不够经典。我们也没有对中国近代的西洋建筑产生多少审美上的厌弃。
那么在样式开放的时代何以没产生经典建筑呢?根本在于,建筑师们没有在这个时代提供一个持续的语言上的发展。风格流派的产生是一个反复推进锤炼的过程,需要完善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
然而,在花样繁复的背后并没有完成一套程式,后世如何能写进建筑史呢。
其实建筑师是时代潮流的逆来顺受者,他们只能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飘忽不定的时代精神反应在文化上必然是飘忽不定的。该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没有人能够预判。
当然,我也不认为这个时代的建筑多么糟糕,没有经典只是因为没有提供一个成熟的风格而已。这四十年比之前三十年建筑上整体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
建筑师们在尝试各种艺术表现的可能。没有大突破,但语言的尝试在不断进行,这是一个积淀过程,一旦遇到合适时代风气,必然会得出美好的结果。
这是我在做《家园与记忆》课题调研后中的一点点体会。
2018.8.30夜于沂蒙山深处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