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乔迁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诗意与朴拙的篇章——关于乔迁雕塑的感想

2010-04-26 16:42:2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翁剑青
A-A+

  雕塑,这种过去主要为宗教传播及重要建筑服务的东西,在当代愈来愈走入人们寻常生活的视野之中,其艺术形式与文化理念也愈来愈趋于多样化,乃至平民化,应该说,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雕塑或可用以彰显英雄贤达,或可以点化环境和阐发人文,自然也可用以建构社会公共领域的舆论平台或用以个人心性的抒发与表现。雕塑这些功用在当今社会都在不同的领域和场合显现出它的魅力。在现今城市景观雕塑迅猛发展、在行其道的时候,也有一些艺术家在参与户外大型雕塑创作的同时,意欲重返“架上”雕塑的探索,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互补以及个人艺术天地的必要保留。乔迁的架上雕塑的创作也在此例,这是一种志趣,也是一种能力。
  我对乔迁的雕塑作品看得不算很多,但知他很是十分自勉和勤奋的。我渐渐得知近几年他参加了许多地区性国内外的雕塑展览,其中有架上雕塑展,也有户外的公共雕塑展和实验性的沙龙艺术展及国际性雕塑邀请展。在他的雕塑艺术的题材、手法、材料、风格和观念上显现出了丰富性及不确定性。并且,他的以写实手法为主却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个人视角的雕塑,常给人以清新而质朴的审美感受和人文启迪,往往在看似平凡而寻常的题材与形式中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独到的抚慰与震撼。这在花样翻新,时尚走俏的今日雕塑园地中,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偿和奉献。然而,这些尚不是这里主要谈论的话题,而更多为我所关注是,乔迁雕塑与其个人生活及思绪的关系。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长及其艺术气质的形成,都与其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自觉的显露。乔迁的艺术之路也不例外。客观上说,乔迁的少年和青年时期,生长在贫困和闭塞的苏北乡村,物质和文化资讯都十分匮乏,这给他的早期成长留下了到今挥之不去的烙印,但在这种外在的困顿和局限却促就了他顽强的个人意志、奋发精神以及互相的情感和敏感细腻的心灵世界。早年的乡土生活,平民家庭、不平坦的求学经历和现实世情的不断锤炼,使得他在从艺的路上进发出特有的灵感和性情。这些从他的作品《我七岁》《青青草》和《醉》等作品的蕴涵中均可见一般。似乎可以说,他在1997年前后的作品,主要是以较为直观的写实手法表述自己对所熟悉的生活的内心感情与激动。这时期的作品中较多的显露出对现实生活的生动体验与深刻的审视,其中时代的踪影及往日记忆的追溯与回味。但在对贫苦和自然的生命状态的表现中,并没有对苦痛与寂寞的直接显现,而有的却是对憧憬和热望的流露。我以为,这时期与他的年岁和生活态度是相吻合的。
  写实与象征(或寓意)的手法和风格,是乔迁目前雕塑创作的主轴,这在他雕塑的人物、人体、静物题材的作品吕均可见识。这在于他认为写实的形式语言可以帮助他抒发自己对事物的实在而细致的感悟与思维,借以直接沟通他与观者的情感交流然而,乔迁的写实性雕塑却不是一味的追求再现客观具体对象或撰写一篇记实性、叙事性的“文学报道”,而是意在通过写实或寓意的手法,突出作品的精神特性和富于思辩与发现的现代性。如他的《秋山》《光明》《飞翔》和《春风》等作品,虽以现实作为参照模本,但在作品中却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单一的具体人物,而试图表现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理念。旨在唤醒当代人的生命意识和表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诗性希冀,并强调和肯定人的尊严与内在需求。因此,他用一些以人体为形式的雕塑,意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引领人们进入诗意的遐想以及对生存意义和理想的追寻。从而体现出作品中的当代寓意和真诚的人文关怀。其中,素朴、平实而静谧的气息,总能给人以亲切而庄重的心灵感受。
  在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雕塑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它有着历史的渊源)雕塑中发展了一个不长的时期,就所谓后现代主义所取代,而现代主义雕塑尚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和锤炼。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雕塑史的缺憾。现代主义艺术的基本特性及内涵在于它对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精神自由和个性体验的张扬。而现代工业主义艺术语言都可以成就其目的和寓意。从这个视点上看,乔迁的写实性和寓意性的雕塑恰体现了它的现代性,在艺术语言的特点、审美意趣及文化观念上,均展现出对于传统写实雕塑向现代雕塑形态转化过程中的探索和自身的追求。他的雕塑把传统的对自然对象的传模或传神引向的哲理的思索和精神的升华,使观众在灵与肉、形与神的交融与矛盾中,支思考生活的价值和理想等问题而经典的、传统学院派雕塑的范式和美学理想,虽在他用雕塑中仍留下些许外在的遗迹,而究其内在精神实质,已大相径庭了。这在他进入21世纪的一些主要作品中可以得到更为鲜明的引证。
  对于社会结构中非主流,非强势的社群的关注、同情与尊重,是乔迁作品中感人的力量的来源之一。我们从他的《“乡村女”系列》和《“张蛋蛋和李花花”系列》等作品中尤见如此。如前所及,乔迁早年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终究使他后来的创作中存留着深切的乡村情节和平民态度。在乡村女系列中,迫于生活和精神压力的少妇和少女形象,显现出朴实,坚韧、憨厚的品性和温存、善良及醇厚的母性之美。这里有人性之美,也有艺术之美。这不得不引发人们对当代边缘化人群的关切与尊重。其实,这种形成平等的和平民化的观念及态度,除了他自身生活道路的影响之外,在他近年来对于当代社会公共领域及公共艺术的文化思考和研究中,已经具有了内在思想的必然性。在他看来,当今社会大家庭中,谁也离不开谁,谁孔雀可凌驾于谁之上。平等相待、互助互爱才是人类避免互相敌视和相残的有效途径。而悲天悯人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基本秉性之一。艺术则在一定的功用上则是调和、沟通和化育社会的更要平台。所以,乔迁的雕塑作品并不专注于所谓的宏大主题或创造历史的英雄伟人,而把雕塑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平凡而充满情意的平民生活,以表达他对自己周遭生活的关切、理解和珍爱。即便是他的静物题材的作品如《化蝶》《静》等,也浸润着素朴和诗性的独特情感。
  我在乔迁的《“张蛋蛋和李花花”系列》中,见到了素朴而雅致的气息,它在恬谈和清新中透出了的生命与爱的诗意,在现实、平淡的氛围中表露出永恒的主题之尊贵与尊严。这些以自然生活的姿态与素朴的服饰样式所组成的双人系列雕像,为人们演绎了一首生命依偎和爱之温存的诗性欢歌。在如歌的慢板中贯穿着这一不朽主题的变奏,在平缓和淡然中揭示了人性及人生的要义与华彩。这种类似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中渗透着隐喻、象征的意味和浪漫的激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陶冶。尤其在我们面对寻常生活的重复和麻木或面对世间 的冷漠与喧嚣时,“张蛋蛋和李花花”的世界,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久违的心理体验和梦般的境界。这在当代多元格局的艺术世界中,不失为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一类。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种具体样式是他的空前原创,但他源自内心的体验和新的自我发挥,却使作品所阐释的普遍之情和普世之爱,感染着广大观众。客观上说,目前乔迁的雕塑并未进入独领风骚或大红大紫的层面,他的写实一路的技法火候也没有到达无可挑剔的地步。但我想这些似乎不那么重要,更不妨碍他去探索和发展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之路。放眼望去,我以为乔迁的雕塑之路还算处于出征阶段。我相信,他以后的道路还在不断延伸和变化这之中。因为他有着勤学和博学的基础,有着对于生活的真爱,有着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善于吸纳的习性。况且,艺术名利上的成败和得失不是他从艺所追逐的目的。 我期望在不久的未来,乔迁会为大家奉献出更新、更多的作品。
翁剑青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博士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乔迁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